加入悠識數位的100天-新手 UX 研究員日記

--

2021 的農曆新年後正式加入悠識數位的研究團隊,這篇文章想記錄我加入悠識數位當使用者經驗研究員的第一個 100天(其實就是滿三個月惹 XD)。謝謝悠識願意開 Junior Researcher 的職缺, 也建構的友善工作環境,真心誠意的招募過程詳見研究總監 Lucia 寫的文章:求才之路:談談我們怎麼找研究員的。內文會分成工作內容、組織文化、乙方公司帶給我的視野,三個區塊來分享。

工作內容-研究員的日常

到職的時候,公司剛有好幾個在不同階段的專案,有的在 BD 或桌面研究,有的正在招募受訪者也有已經要收尾了的案子,短時間同時看到各種處理的狀態。客戶所在產業也非常多元,這三個月中接觸到深淺程度不一的專案就有媒體、零售、動漫遊戲、生技醫療、金融人壽等等產業,主管會評估案子在哪個階段、是什麼議題適合誰來參與,未實際 involve 的案子也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去旁聽訪談,觀摩學習。

整體來說,工作內容包含桌面研究、電話訪談、時程安排、現場訪談、客戶會議、整理訪談重點做資料分析、寫結案報告等,一連串挖掘使用者洞察、產出建議給客戶的事情。部分客戶也有舉辦工作坊的需求,透過共創工作坊,進一步的將研究結果結合內部資源轉化成未來的 Action list。

Credit: Amber Lin

回想起來,報到第二天開始跟著打電訪,同事 Meiling 示範了幾次後換我接手,結果自己打的第一通電話就遇到專業受訪者(常常參加各種市調的杯伯),講沒幾句話就開始森七七說為什麼要問他這些問題(汗~)被震撼教育了一下呀~好在 Meiling 冷靜協助緩頰慢慢安撫。下通電話趕快調整問法,也好險接下來的受訪者友善許多,讓我順利完成招募進到正式訪談~

一通電訪大概會用10多分鐘的時間跟受訪者聊問卷內容,不只確定他填了哪些內容也會再小聊一下脈絡,稍微追問一下某個印象深刻的經驗、當初為什麼這樣選擇、用過看過某種服務後有什麼感覺,或是問卷沒寫出來但其實很有價值的看法之類的。從受訪者的語氣可以聽出他的分享意願、表達能力,判斷是否真的適合這次的訪談。

這通電話也是先和受訪者建立第一次的信任感的好機會,來到現場時就有基本的熟悉感,也比較能放鬆地進入狀況,侃侃而談。如果電訪遇到比較惜字如金、聊起來較少火花的受訪者,邀請順序就稍稍放後面一點,避免來到現場卻尷尬尷尬的聊不下去。後來進到正式訪談時,覺得這10多分鐘是非常值得的投資!找到真的符合預想條件又能大方分享的對象,能挖到的洞察更深也更具代表性,對整體研究的幫助很大👍

Credit : Amber Lin

組織文化

管理風格彈性、氣氛很活潑的公司,原本以為做研究氣氛會比較嚴肅但其實非常和樂呢!疫情安全的時候常常在休息區( aka 悠識客廳)一起吃午餐,美食、運動、動漫什麼都可以聊,還會一起說簡語然後偷偷觀察同事的反應哈哈哈~覺得有很愉快的 onbaording 過程:)

讀研究所的時候常常看 「vide 創誌」 上關於的使用者研究的文章,對悠識的認識也是從這裡開始累積,不過進公司後才認識到更詳細的分組,包含資訊架構 IA Team、教育訓練 Education Team、數據分析Data Team,另外還有一個業務是 Axure 軟體代理,所以服務面向很廣的~(順勢幫公司打廣告,想了解更多服務內容的話,來信找老闆聊聊您的專案需求喔 XD )

乙方視野 &收穫

覺得在乙方工作,專案前期有點像「偵探」抽絲剝繭找切入點、中期有點像「演員」隨劇切換視角進入 user 的世界,後期寫報告又像「導演」要把故事的來龍去脈完整的鋪陳出來。而各行各業的現況都真實反映台灣及國際的社會的脈動,小至民生消費大至政治理念。每接觸到一個新專案就開啟新議題的視窗,從過去的生活經驗、身邊的人事物開始抓切入點,桌面研究、競品分析再到使用者訪談來建構完整的認知與洞察

日常跟著同事做研究的時候,各種小討論順邏輯或 sycu up 想法,都覺得很精實!自己剛開始寫報告時,「心裡想的、嘴巴講的、標體內文寫的」三者會小小錯頻,就很需要跟同事討論慢慢修回來,讓「議題/問題-原因-設計建議-未來機會」的邏輯連貫性變得順暢,才能去客戶報告。

Credit : Amber Lin

另外,與客戶端的互動也可以觀察到各種組織型態、文化,像是外商公司有香港同事一起參與,和台灣部門共享研究成果、集團型的公司需牽動多方事業體來推專案,溝通複雜度就會比其他單位高上許多(覺得某種程度也代表研究結果是非常有潛力持續往外影響的👍)

另一個在乙方工作的奇秒感覺是體感時間容易錯亂XD因為專案進度交錯,新的議題新的事情進來馬上 refresh 記憶點、reset 時間感,同事常常覺得上個月結束的案子好像是上一季的事 ; 上一季的事又好像是去年發生的呀~或是一天內有兩種不同主題的訪談,有歡樂的動漫遊戲也有正經的醫療保險,彷彿快轉看到人生各種片段。

也回想到一本影響我工作觀念的書: 「1份工作11種視野:改變你未來命運的絕對工作術」,來自 NGO工作者禇士瑩先生,是我大學時期很喜歡的職場模範,對於很迷茫畢業後要做什麼的大學生來說,啟發思考許多關於工作的本質、工作的內涵。

What’s next ?

初步經歷乙方研究員的日常後,接下來除了繼續打好研究基本功、磨練訪談能力外,也想往專案更源頭的方向嘗試,像是練習寫 proposal,或是參與 BD 會議,很好奇這些燒腦的起點呀!如何抓研究切入點、如何抓 scope 選方法、如何向客戶提案、等等一連串的眉眉角角需要好好練功。或是為各行各業客製化設計工作坊也是很有趣的挑戰,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專案!

最後想說很開心可以加入悠識團隊,主管同事都樂於分享工作經驗、凱瑞新人。也想回頭謝謝服科所、交大史丹利老師的課程以及在國泰數數發、發發設計做實習研究員遇到的 mentor Ellen, Dylan ,有過去修課、實習的累積才讓我有機會有能力繼續在 UX 的路上努力:)

--

--

林妏芳 Amber Lin

UX Researcher / Tennis Coach. Service design and business background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