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X Researcher/Service Designer/PM實習面試心得

--

在今年8–9月找實習,當時的原因是在等候去荷蘭交換學生的空檔(因疫情延期,且能否成行仍是未知數…),投遞8家公司,面試4家(3個無聲1個感謝信),獲得兩個offer。第二次找跟UX相關的工作,覺得有更熟悉一點面試的流程&眉角,整理起來希望職涯之路可以越走越穩啊~

面試時有與企業說明近半年的規劃,因等候交換所以暫時沒有找正職。不過希望能找到有發展性的實習,若真的因疫情無法出國,還是能銜接正職的職涯。(結果後來荷蘭只剩線上課…評估過後大家都放棄參加QQ…)

這次求職的時間比較緊湊,約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作品集簡報&投遞&面試,整體的流程分成五大階段。這篇文章會簡述每個流程我做的幾件事及每件事需要照顧到的面向。

1.志向探索(往內挖!)

回顧過往的工作專案經驗,思考個人能力特質&潛在職位。覺得這塊比較哲學一點,就是跟自己說說話,聽聽內在的聲音,想想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、好奇什麼產業&職位等等。如果平時有寫日記或每次專案都有寫點反思的話,能比較踏實的整理出來,蓋房子重要的基礎呀~

2.認識企業職缺(多比較!)

用關鍵字在各大網站職刷職缺、思考適配度。如果平時就有關注一些心儀的企業或職缺,找起來會快滿多的,或是在瀏覽的過程中也會認識到許多有活力的新創,我都會點進官網看看產品及服務內容,建立第一印象,覺得不錯機會就收藏,再來排序要投履歷的優先順序。

這裏會花一點時間,但瀏覽過程本身也是過濾的過程,喜歡&適合的企業&職缺會慢慢浮出來,感覺一下企業文化、感覺一下產業趨勢、感覺一下對產品或服務的熱情,也會慢慢想像自己如果加入後有什麼發展機會,有靈感就抓下來改履歷。

3.客製化履歷作品集動機信(有誠意!)

根據第二步驟獲得的資訊,客製化調整履歷&作品集呈現的重點。建議先用表格整理自己的專案,列出每個專案的主題&所屬產業、扮演的角色、能展現的能力等,配置在作品集中,再根據不同企業&職位所看重的能力,抓出最能展現個人優勢的專案放入介紹。

再附上一封有脈絡的動機信展現誠意(建議也存成PDF方便面試官列印),這次求職真的有看到面試官印出來呦!他們可能還要再跟上級主管回報,讓企業方便做事也展現求職者的細心之處。

4.準備面試(隨時做!)

這個階段我會更深入的認識該企業的核心業務、文化、評價等等,盡可能從官網、新聞、論壇等處爬文。我的搜尋策略是用企管系學到的「策略矩陣六大構面」,從「產品」到「競爭者」等六個面向來認識該公司。若有機會親自體驗產品或服務再寫下心得,是非常棒的面試素材。或是看過往的showcase,善用一&二手資料成為談資。(詳細執行方式可參考我的上一篇面試文:UX Researcher 實習面試分享-國泰金控

5.覆盤面試(超重要!)

每場面試後我也都會花30–60分鐘的時間,寫下收穫反思,架構包含互相提問的list、個人應答的優缺點分析、下次可keep&improve的地方、對企業/面試官的感覺等等,讓每一場的面試經驗都成為下一場養分。有些問題在面試當下「被問到&講出來」跟準備的時候「自問自答寫下來」的感覺還是有差呀!

也會寫感謝信給面試官,表達感謝面試邀請,簡要說明自己過程中的收穫、對企業有更近一步的認識、期待面試結果的消息等等。

面試過程

這次面試的四家公司:BenQ-UX researcher intern、DreamVok- Service Designer、發發設計-UX researcher intern、股感資訊-Project Manager intern。會簡述各家公司的面試過程,比較特別的Q&A及感受、收穫

企業職位:BenQ-UX researcher intern

投遞管道:在UX社群看到轉發職缺,直接寄履歷給部門主管。

面試過程:Research Team的主管+同事3:1。主要是自我介紹加分享作品集,最後再帶一些應徵動機的Q&A。

我主要介紹兩個在學校的產學合作課,一個是運動IoT的易用性評估、一個是百貨業軟硬整合的服務設計。(會挑這兩個專案的原因是BenQ是自有品牌的科技公司,易用性是實用的技能&硬體品牌也越來越注重軟性的服務設計,希望透過兩個專案來展現不同面向的能力。

另外也有帶到近期兩個實習經驗,及平時參加的UX社群活動、論壇等等,正式的企業實習與非正式的社群場合認識不同職位的人、吸收新知識,增加對職場或職涯規劃,覺得對自己很有啟發,也希望自己的參與,讓社群活動更豐富:)

企業職位:DreamVok- Service Designer

投遞管道:104

面試過程:設計總監1:1。

簡短自介後面試官就先問應徵動機、價值觀、企業文化面向的內容。作品集反而放在後面補充細節。從官網上的訊息看起來,DreamVok目前較著重在中高齡健康相關議題的服務設計,滿多帶有公共利益的社會設計案,面談中讓我感覺到在找服務設計師時,除了專業能力要相符外,理念與內在動機是否與企業文化相符也是面試官相當看重的特質,有追問想做服務設計的內在動機、實習期待、未來3–5年的職涯規劃等。

我的提問

  1. 面試官怎麼看服務設計顧問業的競爭與發展?(想知道DreamVok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,結果這題拋回到我身上,變成自問自答XDDD)
  2. 從工研院Spin-off出來後這幾年的挑戰?
  3. 104尚有看到「品牌行銷與服務體驗設計」&「服務設計與設計研究」兩個職缺,想知道具體職務有什麼差異?兩者會怎麼分工合作?
  4. 有機會加入的話,可以參與到哪些專案?

之前在MIX 2018年會有聽過執行長-楊振甫的演講,覺得是很正能量的公司,善用設計專業改善社回問題,所以收到面試邀請時非常開心,聊下來覺得面試官是很有理想又很溫暖的人,也open&honest的綜合解釋公司考量、招募規劃,可能與我半年實習的規劃較難搭配,不過仍希望未來有合作機會。

企業職位:發發設計-UX researcher intern

投遞管道:104

面試過程:Research Team的主管1:1。滿開門見山的面試流程,也是直接進入「應徵動機、對公司的認識、如何定研究計畫」等問題,作品集置後簡短補充。

以常見的客戶提問情境-「客戶會說:我新有醫材的技術,要怎麼做成產品?要怎麼打進歐美市場?怎麼賺錢?」有點研究基礎及上場方向後,接著要「怎麼挑/評估設計方向?怎麼驗證設計概念?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要「怎麼選擇投入的市場?一次全投還是階段性的投?」

問我會如何擬定研究計畫,會如何和客戶討論、如何產出設計建議、如何規劃市場策略等等。聊下來覺得滿刺激的,因為一個問題接著一個追來,不能打臉自己前面的邏輯又要符合客戶需求,好在研究所很常有大量討論的課,不同專案中也累積研究規劃&執行的能力,大學的企管背景也幫助我的應答更具商業思維。

我的提問

  1. 看到發發自介寫到「擅長做跨國研究」實際怎麼做?
  2. 好奇醫材設計案源哪裡來?(舉Unipapa有理百物與不同品牌聯名,重新設計與研發產品的例子)
  3. 近期喜歡的(做完覺得有成就感or值得驕傲的)專案?為什麼?這個專案花多長時間?相較其他案子算長還算短?(覺得面試官真的有露出得意的表情XD)
  4. 有機會加入的話,會參與哪些工作內容?
  5. 若遇到客戶麻煩的問題,過往的處理經驗?

整體聊下來,覺得面試主管是很聰明的人,思緒&邏輯很清晰,也喜歡這個工作有機會從「high level觀念到實體產品」都接觸到,包含創投評估、市場&行為研究、服務設計、易用性評估等,且醫材產業的特殊性、外銷市場的國際視野都是吸引我的地方。

面試結果:有錄取

企業職位:股感資訊-Project Manager intern

投遞管道:cakeresume

面試過程:Product + Project Team的主管2:1。開場清楚介紹面試流程分三塊1.自介2.作品集分享3.綜合Q&A。

根據cakeresume上的JD,這個職位的核心任務處理金融業的B2B數位轉型專案,所以在這場面試我主要講上一份在國泰金控的實習,及產學合作的B2B過程,來展現可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,包含「定義&釐清目標問題、與業主&工程師溝通、時程管理」等等。

有講到專案中會用CJM來整理服務斷點、機會點,在前期多探索「我們可以做什麼?」再評估「我們要做什麼」由廣而精的收斂,暸解產業生態系中的利害關係人及自身的定位,有宏觀的視野,也有聚焦的施力點。

平時自己也有在看柴鼠兄弟、李勛等投資理財類的youtuber,所以有帶到對數位金融的看法,覺得自己也算是受惠者,行動支付節省時間,挑對數位帳戶&信用卡能轉信金回饋等等,與企業「普惠金融」的理念相符,且數位金融的應用場景廣,覺得影響力很大,一家銀行的優化觸及幾十萬或幾百萬的用戶,或是提升從業人員的工作效率,都是我認爲值得投入產業的原因。

面試結果:有錄取

心得反思&發現

雖然這次求職在忙亂的搬家當中度過,但投遞後幾乎在一週~兩週內獲得面試邀請,也覺得每場都覺得是很有品質的面談。趁這次工作,把流程、前置功課都梳理了一遍,希望順利展開職涯在接下來的3–5年能成為專業的UX工作者!

其他面試分享請看:UX Researcher 實習面試分享-國泰金控

參考資料

  1. 亞馬遜面試47天的過程筆記(下)
  2. 51 Great Questions to Ask in an Interview
  3. 策略矩陣六大構面

--

--

林妏芳 Amber Lin

UX Researcher / Tennis Coach. Service design and business backgrounds.